揭陽監獄職業教育新征程
揭陽監獄職業教育新征程
2007年以來,司法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信息化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把信息化作為監獄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制定了《全國監獄信息化建設規劃》,編制了《全國信息化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國家發改委批準了全國監獄信息化一期工程立項,先后召開了全國監獄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全國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和全國監獄信息化建設應用工作座談會等,信息技術在監獄各項工作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全國監獄信息化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政府推動及社會環境形勢的需要,由此揭陽監獄主張:改革調整教育改造體系,優先發展就業導向的職業技術教育。有北京神州視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司法系統進行走訪調研結合揭陽監獄管理模式提出以下信息化職業教育方案:
客戶介紹:
廣東省揭陽監獄前身是廣東省東徑勞改支隊,創建于1951年7月,地處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1995年5月更為現名,隸屬于廣東省監獄管理局。1993-2006年間監獄全面實施“兩個戰略轉移”(即產業結構從野外農業生產向監內工業生產轉移,監獄布局從邊遠山區向靠近城市和交通沿線轉移),監獄整體從偏僻山區搬遷至今址,現占地面積340多畝,由辦公區、備勤區、監管區三個功能區組成,布局合理,設施齊備,管理規范,于2003年1月被廣東省司法廳評為“現代化文明監獄”。 目前,機關處室設置“七室一中心”即(辦公室、獄政管理辦公室、矯正與刑務辦公室、規劃財務室、政治處、監察審計室、勞動改造與安全生產辦公室、警務保障中心),下設二十個監區和一個監獄醫院。近年來,在省司法廳和監獄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新一屆監獄黨委圍繞打造“開放透明、公平公正、社會認同的優秀監獄”這一目標,堅持以改造人、教育人為宗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力推進執法管理規范化、教育改造精細化、隊伍建設專業化、基層基礎建設標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建設,實現持續安全與穩定。2013年度被廣東省監獄管理局評為先進集體。
工程概況:
服刑人員晚上除集中學習外,大部分時間處于監舍內,為加強、增強服刑人員刑滿釋放后適應社會的就業能力,進一步提升教育改造質量,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對服刑人員進行崗位勞動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使服刑人員能掌握崗位勞動技能、適應刑滿就業技能的需要,揭陽監獄擬在宿舍試點建設職業技術培訓系統。通過多媒體手段,在宿舍設置一套32寸一體機,通過播放生產技能培訓宣傳視頻,圖片及教程等手段對企業員工進行生產技能培訓宣傳。
建設目標:
作為監獄信息化建設的發布系統,形成數據流銜接于發布終端;
實現各分布點信息的集中編輯控制,聯網發布,分組、分區管理;
采用文字、表格、圖像、音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提高信息的關注度和可看性;
實現多元化結構及方法,提升揭陽監獄的形象。
在揭陽監獄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建設信息發布與監測系統;
設計原則:
經濟性:可利用已有的信息網絡資源,不需要大規模投資;
易用性:系統智能化程度高,對管理人員數量和技術要求不高。可無人值守自動播出;
穩定性: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提高效率和避免損失的保證,選用成熟的系統和設備;
擴展性:采用功能模塊化設計方法,便于系統升級擴展,以適應未來發展需要。
開放融合:
系統在以上是建設目標原則之上又與監獄第三方監獄獄務公開系統進行了對接。獄務公開是指監獄單位在法律規定可以公開的范圍內,將刑罰執行和獄政管理中有關事項(如罪犯生活待遇、零用金、醫療保健、勞動保護、記分考核、分級處遇、行政獎勵、減刑假釋、申訴控告和檢舉制度)的制度和執行結果向罪犯、犯屬、國家監察機關和社會公開,提高執法的透明度,接受廣泛監督,促進公正執法和依法行政。
應用價值:
利用監獄現有網絡資源、應用集成平臺、網站(群)內容管理系統、會議管理、OA系統等信息化建設手段,全面提高部門協同、數據集中共享、多層級組織辦公和決策應急效率。重點滿足:
1. 全面保障監獄內部文件及人員信息安全。
2. 職業技能培訓相關音視頻文件,要及時有效的傳達每個監區,第一時間向服刑人員宣教。
3. 通知、新聞、工作動態等信息發布,加強信息互通,提升監獄內外部形象。
4. 提倡綠色環保,無紙辦公,統一資源管理,全面構建先進綠色辦公,從每一個細節貫徹及倡導國家節能減排發展方針。
2007年以來,司法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信息化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把信息化作為監獄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制定了《全國監獄信息化建設規劃》,編制了《全國信息化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國家發改委批準了全國監獄信息化一期工程立項,先后召開了全國監獄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全國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和全國監獄信息化建設應用工作座談會等,信息技術在監獄各項工作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全國監獄信息化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政府推動及社會環境形勢的需要,由此揭陽監獄主張:改革調整教育改造體系,優先發展就業導向的職業技術教育。有北京神州視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司法系統進行走訪調研結合揭陽監獄管理模式提出以下信息化職業教育方案:
客戶介紹:
廣東省揭陽監獄前身是廣東省東徑勞改支隊,創建于1951年7月,地處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1995年5月更為現名,隸屬于廣東省監獄管理局。1993-2006年間監獄全面實施“兩個戰略轉移”(即產業結構從野外農業生產向監內工業生產轉移,監獄布局從邊遠山區向靠近城市和交通沿線轉移),監獄整體從偏僻山區搬遷至今址,現占地面積340多畝,由辦公區、備勤區、監管區三個功能區組成,布局合理,設施齊備,管理規范,于2003年1月被廣東省司法廳評為“現代化文明監獄”。 目前,機關處室設置“七室一中心”即(辦公室、獄政管理辦公室、矯正與刑務辦公室、規劃財務室、政治處、監察審計室、勞動改造與安全生產辦公室、警務保障中心),下設二十個監區和一個監獄醫院。近年來,在省司法廳和監獄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新一屆監獄黨委圍繞打造“開放透明、公平公正、社會認同的優秀監獄”這一目標,堅持以改造人、教育人為宗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力推進執法管理規范化、教育改造精細化、隊伍建設專業化、基層基礎建設標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建設,實現持續安全與穩定。2013年度被廣東省監獄管理局評為先進集體。
工程概況:
服刑人員晚上除集中學習外,大部分時間處于監舍內,為加強、增強服刑人員刑滿釋放后適應社會的就業能力,進一步提升教育改造質量,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對服刑人員進行崗位勞動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使服刑人員能掌握崗位勞動技能、適應刑滿就業技能的需要,揭陽監獄擬在宿舍試點建設職業技術培訓系統。通過多媒體手段,在宿舍設置一套32寸一體機,通過播放生產技能培訓宣傳視頻,圖片及教程等手段對企業員工進行生產技能培訓宣傳。
建設目標:
作為監獄信息化建設的發布系統,形成數據流銜接于發布終端;
實現各分布點信息的集中編輯控制,聯網發布,分組、分區管理;
采用文字、表格、圖像、音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提高信息的關注度和可看性;
實現多元化結構及方法,提升揭陽監獄的形象。
在揭陽監獄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建設信息發布與監測系統;
設計原則:
經濟性:可利用已有的信息網絡資源,不需要大規模投資;
易用性:系統智能化程度高,對管理人員數量和技術要求不高。可無人值守自動播出;
穩定性: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提高效率和避免損失的保證,選用成熟的系統和設備;
擴展性:采用功能模塊化設計方法,便于系統升級擴展,以適應未來發展需要。
開放融合:
系統在以上是建設目標原則之上又與監獄第三方監獄獄務公開系統進行了對接。獄務公開是指監獄單位在法律規定可以公開的范圍內,將刑罰執行和獄政管理中有關事項(如罪犯生活待遇、零用金、醫療保健、勞動保護、記分考核、分級處遇、行政獎勵、減刑假釋、申訴控告和檢舉制度)的制度和執行結果向罪犯、犯屬、國家監察機關和社會公開,提高執法的透明度,接受廣泛監督,促進公正執法和依法行政。
應用價值:
利用監獄現有網絡資源、應用集成平臺、網站(群)內容管理系統、會議管理、OA系統等信息化建設手段,全面提高部門協同、數據集中共享、多層級組織辦公和決策應急效率。重點滿足:
1. 全面保障監獄內部文件及人員信息安全。
2. 職業技能培訓相關音視頻文件,要及時有效的傳達每個監區,第一時間向服刑人員宣教。
3. 通知、新聞、工作動態等信息發布,加強信息互通,提升監獄內外部形象。
4. 提倡綠色環保,無紙辦公,統一資源管理,全面構建先進綠色辦公,從每一個細節貫徹及倡導國家節能減排發展方針。